一、选择池塘
选择一个好池塘是养蟹的基本条件,蟹池要有充足的水源,水质要好,最好选择靠近天然水源的地方,这样进出水也方便,一定要远离化工企业。面积选择1-5亩,水深一般为1-1.5米就可以。
二、选择辅助鱼类
在池塘里用一定量的各种鱼来平衡水质。因为天然水中含有各种杂鱼卵子会随着水源进入池塘。通过使用桂鱼来控制杂鱼是非常有效手段。建议每亩约5至18条左右。它是根据水中杂鱼的数量来确定的。此外,每英亩放置3条花白鲢。然后放一斤20条左右的鲫鱼。
三、蟹苗
通常选择个体的均匀的幼苗。螃蟹幼苗的放养密度一般为每英亩800-1000,重量不超过50斤。合理控制营养素摄入是关键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进行调节。
四、种草
水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螃蟹的大小和产量。水草在池塘养蟹中起着重要作用。它是河蟹养殖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。水草的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0%以上。混合几种草一起种植,水草过多要切断,高温季节要及时去除腐烂的水草。
五、做好水质调节工作
水质控制是关键。在炎热的季节,每2-3天加水一次。在高温条件下更换水的同时要一边加入水。同时采取增氧措施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,要改善沉积物质量和水质。每三天检查一次水质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及时观察水的颜色,测量水质的理化指标,并做出适当的调整。
六、疾病预防与控制
以预防为主,预防重治疗。主要是为了提高螃蟹的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,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,减少疾病的发生,提高河蟹的成活率。如果沉积物质量下降,要采取措施,水质及时调整。
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养蟹的方法介绍,要想提高养蟹技术,提高河蟹的产量最终提升自己的经济收益,离不开长期实践和经验的积累。